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2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戏曲“像音像”工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总监曹毅与会并发言。
曹毅(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总监):
《中国京剧像音像集粹》栏目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以来,深受观众欢迎,收视率持续攀升。这个数据很科学,由索福瑞提供。观众热情参与,我们收到了不少反馈意见。例如,上周播出的评剧《耿娘》,收视率达0.19。大家觉得表演精彩、画面精美,带给人很好的视听享受。诸如此类。我们把戏迷的留言整理了出来,其中有个叫郑林生的观众,这样评论《西厢记》,“打开电视机,看到叶少兰、赵秀君主演的《西厢记》。虽然剧情早有了解,但主演对人物的刻画精准、细致,非常到位。而且,唱腔、舞台、配乐也很华美,使得剧目更吸引人。我和老伴一直看到结束。”有个叫水岸风堤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叶少兰老师的《西厢记》线条流畅,人物主要特征与我们心目中的很契合。中国人的婚恋观念,以及特有的情感表达、审美情趣特别浓郁。”
一些戏曲史论学者也积极留言,认为这个工程和栏目对于演员团体、个人及戏迷观众,都是意义重大的好事。它把新一代京剧艺术家的代表剧目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将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既可作为京剧教学的参考教材,又可作为戏曲史论研究的可靠佐证,其实用价值、欣赏价值乃至历史价值都不言而喻。天津市京剧票友戏迷协会秘书长孙庭福表示,“像音像”的唱念做打等各方面都是标准的教科书,给广大票友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教材。
“像音像”工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宣传和传播好“像音像”工程,并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扩大“像音像”工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像音像”工程的创意和实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创新之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升观众文化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记录当代优秀演员的传承足迹,把他们最佳的演唱和表演完美记录、保存下来。同时,通过电视屏幕为观众提供精美节目,和前辈、大师、艺术家的珍贵影像一起成为后人学习的参照,让戏曲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保留和传承,为戏曲事业的传承、繁荣和发展留下精品。这是推动戏曲艺术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一项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在剧目选择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展现出精忠报国、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的优秀传统美德,有效引导观众不断向高尚道德聚拢,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此外,“像音像”工程通过对原剧本的谨慎修改,保留精华,推陈出新,进一步深化了戏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为后世提供了珍贵资料,为录像的演员留下了美好纪念,为观众奉献出一批经典作品。
未来,戏曲频道将继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把握“像音像”的特点,总结经验和规律,使播出的剧目确保精品,不留遗憾。“像音像”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如无例外将伴随戏曲频道而长期存在。任何时期总会有代表性的戏曲和人物,录制对象不断更新,录制方式也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规矩。这就需要用心总结“像音像”的特点、规律,并依据这些特点、规律制定规矩,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使人耳目一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进度,使更多优秀演员有机会参加录制。我们相信,在中宣部文艺局的领导下,在文化部的统筹下,“像音像”工程会推进得更快、更好。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