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中很多的精华,在今天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甚至能够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让年轻人也感受到其光彩和魅力。围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部名为 《重生之围棋梦》的网络小说,讲述的就是一个和围棋有关的励志故事。
关于围棋的起源,历代以来说法纷纭。有人认为是用来占卜八卦,也有人认为是帝尧发明出来教子的方法。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中就采信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甚至将围棋诞生的确切年代定在了公元前2356年。
不过,不管帝尧是否真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一门技艺。比如,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到了“不由博弈者乎”,弈,便是古代围棋的一种称呼。从那时到现在的两千多年中,围棋始终都是我国无数拥有大智慧的先辈们奋力钻研和学习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我国古代,围棋可以称得上是上流人士的游戏。据历史记载,无论是汉高祖刘邦,还是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以及宋朝的宋太宗等皇帝,都对围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梁武帝的围棋实力在当时被评为“逸品”。明朝末年更夸张,当时有资格参与围棋“国手”(指能达到最高围棋水平的人)身份角逐的朱玉亭,身份便是正宗的王爷。
大约在明清时期,围棋开始正式从上流社会流转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上至公卿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嗜好围棋的人才层出不穷。在当时,围棋实力高超的人不亚于如今的明星。而围棋的主要战场也被分割成两个,一个是公卿庭院的聚会,棋手们被公卿养在家里作为客卿,用作日常下棋陪练。达官贵人们围观两位有名的棋手对弈,也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聚会方式。
另一个战场则是在街坊巷道的茶馆客栈,贩夫走卒、屠夫樵子、店家老板之类人喜欢聚在这个场地围观别人对弈。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经常会有一个赌棋的“彩头”。这些在茶馆中拼斗出来的围棋高手们,多数在围棋技巧上比较注重厮杀,也算是当时的一个特色。在明清围棋盛行的前期,比较有名的围棋三大派之中,永嘉派新和安派的围棋手们都可以说是在茶馆战场上拼斗出来的。
中国古代围棋和现代围棋的规则多有不同之处,古代围棋规则之中比较突出的两个,就是“座子”和“还棋头”。所谓“座子”,就是开局前先在四个角星位置交错放置黑白棋子各两枚。可能是因为有效地防止了对手模仿另一方棋局而得以长期流行。但因减少了围棋变化因素,现今早已废弃不用。“还棋头”一词则是来源于围棋胜负的计算。在中国古代围棋规则中,哪方多一枚棋,在计算胜负时就要还给对方一个子。
围棋流传到日本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致在唐朝时期,围棋已经在日本彻底流行起来。最开始的日本围棋,还流行着中国古代围棋的规则,譬如“座子”等等。但是很快,在日本一代国手本因坊算砂的果断抉择之下,“座子”制度被废除,日本围棋进入了一个多变化的时代。而在本因坊道策通过手割分析对围棋进行改良之后,日本围棋终于彻底摆脱了中国围棋带来的重局部厮杀的惯性而开始注重大局观, 这也是古代围棋向现代围棋进化的开始。
到了近现代之后,中国围棋的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同时期的日本。四段棋手高部段平曾打得当时中国最好的围棋手们毫无还手之力,足可见当时中日两国的围棋实力差距。日本围棋实力在近现代时期整体远胜于中国,这一事实也普遍被人们所认可。
而到了二十世纪,由吴清源先生和木谷实领头开创的新布局理论,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革命理论之一。这个理论的开创,使得围棋又一次走向了更多变更丰富的境界。
纵观围棋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概念始终萦绕在职业棋手们的心头:围棋上帝。
2016年3月,谷歌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名为“阿尔法狗”(AlphaGo)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在其与世界冠军李世石的较量中,阿尔法狗以4:1的绝对优势胜出。这是继国际象棋之后,人工智能又一次在棋类比赛中战胜人类。而在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职业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相比最初战胜李世石的令人惊讶,阿尔法狗的第二次出现犹如“一力降十会”,使人看不出任何取胜的希望。
阿尔法狗与李世石对弈
这可以说是一次科技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围棋上帝”的胜利。就像日本围棋题材动漫《棋魂》中的情景再现一样,但现实永远会比动漫更夸张。
棋牌类的竞技本质上就是一种计算。过去,人类对于围棋不会被AI攻略的自信来自于围棋的计算程度十分复杂,每一回合都有两百多种可能,一盘围棋下来又有一百多个回合,更别提还有打劫的存在了。AI要在短时间内通过穷举法计算完所有围棋的步骤,然后挑出最优解,理论上存在可能性,实际上却不可信。但是现在的“Master”也就是“AlphaGo”主要是用神经网络模拟的价值算法和策略算法来下围棋的。
我把这个理解为用算法来模拟人类的下棋步骤,然后通过高超的计算力来实现比人类战斗力更强的结果。
它确确实实有很多颠覆棋理的地方,几乎颠覆了传统围棋理念,以致于人类高手摸不到它的脉搏、找不到它的规律,但它依然在遵循人类围棋的基本规律。它改变了各类定式,为过去传统的定式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但最基本、最直接的棋理依然存在,只不过是用了过去人们不懂或者没有察觉到的新姿势罢了。
机器人阿尔法狗
职业棋手们热爱,并为之奋斗、奉献终身的围棋正历经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局时刻,所有棋手都希望成为其中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有尊严的缔造者。
在过去,围棋理论的突破纯粹是靠个人超越时代的天赋,比如吴清源的新布局,比如李昌镐的收官。聂卫平在复盘文章的最后感叹道:“AlphaGo也好,Master也罢,都是‘围棋上帝’派来给人类引路的。”
在作者“七死八活”2013年开始创作的小说《重生之围棋梦》中,也有着对“围棋上帝”的深刻解读。
作者在简介中就很直接地将主角的人生结果告知:
“古往今来,围棋水平离围棋上帝最接近的是谁?是中国古代三棋圣黄、范、施,还是日本古三圣道策、丈和、秀策?是吴清源吗?还是李昌镐?要不,就是古力或者李世石?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主角李小强同学重生回到1985年他十岁时,终于有了答案!毫无疑问,古往今来,最接近围棋上帝的,是李小强,没有之一!”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一个现代网络上的业余围棋高手,在重生之后是如何通过携带当代著名棋谱来锤炼从小就有围棋天赋的自己,最后成长为围棋高手的故事。主角重生后的时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棋圣”聂卫平先生在中日擂台赛上以一己之力捍卫中国围棋的尊严,被奉为“民族英雄”的时代;也是中国正掀起围棋热潮的时期。当然,这也正是最好的,也是最契合“重生学围棋”这个概念的时间点。
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是聂卫平惊艳亮相的起点。1985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战胜了日方主将藤泽秀行终结比赛,实现了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1986年,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在“悬崖边上”连克日方五大高手,再次使中国队反败为胜。1987年,在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又一次在和日本队主将加藤正夫的战斗中中盘取胜,中国队实现三连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生也因其捷报而游行庆祝。聂卫平成为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其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点。随后聂卫平更是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马晓春。在这之后,以常昊为首的年轻一辈的天才们不断涌现,甚至连活跃在当今棋坛的世界冠军时越、连笑、古力、柯杰等也都受到过聂卫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聂卫平是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围棋国手,他的实力和地位,证明了中国围棋终于在世界中彻底崛起。
围棋大师聂卫平
主角李小强作为一个业余五段围棋手,在一个雷雨天被雷劈回了刚上初一的年纪,正值八十年代。而他除了重生之外,还带了一大部分2000年后围棋里比较先进的死活题。这是属于主角的第一个巨大的金手指。
现代围棋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一次是吴清源先生的新布局,一次是石佛李昌镐先生的收官技术。《重生之围棋梦》中的主角重生的时间点恰好就处在这两次技术革命之间,而主角带来的正是在石佛李昌镐之后最先进的围棋技术与理论。
从本质上而言,围棋始终是一项体育竞技比赛,而任何一项比赛,其理论性和技术性无疑都是与时俱进的。当时很多人看不清的技术和方式,在下一个时代就会被证明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此,主角重生所带去的技术理论,在今天看来很为平常,却在当时被认为是“惊天地、泣鬼神”。
在那个年代,中国刚刚掀起围棋热潮,下围棋的人还算稀缺。同时,中国的围棋手们还处在模仿日本高手的阶段。这样一来,主角的重生也就对围棋的进步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一开始,主角回到了初一,那时由聂卫平带动起来的“围棋热”尚未开始。主角连续几盘下赢了本市最厉害的几位业余棋手们,获得了当时市围棋圈子里其他人的基本认可。紧接着,就有了省级的一个业余围棋比赛,作者在这个时候给主角安置了一个教练的身份,通过指导几位市业余选手,使得主角虽然小小年纪,但却已经隐有大将风范。在这场省级的业余围棋比赛之中,在主角的指导之下,原先实力较弱的一些业余围棋手们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除此之外,作者还给主角安排了一场和省级冠军对赛的机会,在这个比赛之中,身为主角的李小强展现了他异于常人的围棋天赋与实力,为后面通往职业围棋界做了一定的铺垫。在李小强和业余围棋选手们的对战之中,作者将一些比较常见的围棋棋型和围棋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但是由于围棋本身具有的一定的深奥性,高端乃至顶尖水平和普通业余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作者对围棋高手的实力凸显得不够。 仅仅通过单纯的A打得过B,但是打不过C的结果而总结出C>A>B的结论,远远没有考虑到围棋本身的魅力以及不可捉摸的运气,还有翻盘胜利的刺激感。
网络围棋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围棋应运而生,且风生水起。作者在小说之中,详细介绍了现在的网络围棋段位跟八十年代围棋段位的对应关系。同时,对现在一些沽名钓誉之人考取围棋证书之类的现象进行了吐槽。
《重生之围棋梦》大概讲述了从八十年代到两千年以后的中国围棋历史,那些来往经过的围棋高手们,是如何在围棋这个江湖里厮杀战斗、飘然恣意的。作者不但把故事讲得花团锦簇,而且把当代围棋高手们的那些幕后花边八卦也都描写得生动异常。
有趣的是,抛开围棋中的棋艺技巧不谈,围棋本身的一些相关名词,都富有足够的文学性和刺激性。
围棋题材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围棋流传已久,且有着包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排名系统。从简单的业余和职业,到一段到九段的划分,这种明显的等级排列让它很容易可以和已有的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排行榜对应起来。网络小说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排行榜来告诉读者人物实力水平的高低。
现在,围棋选手们根据棋力的高低分为九个段位。其实早在隋唐时期,人们也对围棋定了类似的九品:一品叫入神,二品叫坐照,三品叫具体,四品叫通幽,五品叫用智,六品叫小巧,七品叫斗力,八品叫若愚,九品叫守拙。一品最强,九品最低。单单通过古人细心的名词定义就可得知围棋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围棋下到最高境界甚至可以与天神斗棋,这才叫入神。
围棋题材具体有的浓郁的文学性和刺激性,还在于它的一些固有名词颇具文化内涵。光是下围棋的日常用语就有:立、长、接、断、碰、刺、夹、飞、双、扳、拆、关、镇、压、打、征、挡、提、曲、靠、搭、肩冲、尖顶、退、打入、并、掖、倒脱靴等等,每个用语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围棋招式,更别说其他需要大范围实战运用时才会涉及到的招数与名称了。
加上人们喜欢给围棋手们取“武侠风”的绰号,无论是古代棋圣黄龙士、棋仙范西屏,历史上的国手如过百龄、徐星友、施襄夏等,还是现代更加多样的怪童丸木谷实、剃刀坂田荣男、聂旋风聂卫平、石佛李昌镐等, 别具一格的绰号恰恰能够反映他们的性格特质和风格特点。
围棋中的精彩对弈也和武侠小说一样,有着鲜明的故事性和文学色彩。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黄龙士与徐星友的血泪篇,比起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叶孤城对战西门吹雪也不遑多让。还有像吴清源先生开创的大雪崩内拐变化、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小林光一的小林流等等,不就和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前辈高手们独创武功秘籍,或者以独门绝技称霸武林差不多吗?
正是因为围棋历史的精彩和文学性特质,中外小说作者也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围棋题材小说。比如,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中,一场“名人告别赛”,不但写出了日本围棋风雅幽玄的古典之美,也体现出了日本围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中,围棋也都是重要的道具,对故事情节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重生之围棋梦》一书秉承对围棋的信仰精神,紧跟先辈们的足迹,通过对围棋和围棋人的描写,塑造出了一个精彩好看的“围棋之梦”。
《重生之围棋梦》一书尽管在围棋之外有一些新手级的错误,很多情节描写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连故事本身都不具备足够的自洽性。不过,作为一部体现围棋文化在现代文明复兴的小说,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它应有的谅解。
围棋作为传统文化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一部分,能够体现在网络小说中的不仅仅只有单纯的奕棋故事。就围棋本身的文学艺术内涵而言,我们期待小说作者们能够发掘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从而创作出更好看的网络小说。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天气”]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