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14日,“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在沈阳美术馆开幕,并举行了相关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吴云华,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画院院长冷旭以及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家代表杨柳等共同参会。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摘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吴云华:
本次巡展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人们的基本精神和感情,这一点把握得很好,如果作品和时代相差远,与这个时代的主流格格不入,人民群众就会疏远我们。而展览中的这些作品,让前来参展的观众倍感亲切,大家看得很兴奋,情绪也比较热烈,这意味着这些作品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感情,所以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展览。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胡崇炜:
本次参展的书法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十分成功,年轻人用时代的感觉与朝气认识传统,营造出的效果很好。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前我并没有做太多思考,但是今天这些年轻人的作品让我感到震感,他们是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在理解传统。这也给我们一种启迪,就是传承并不意味着要“穿新鞋走老路”,而应该用现代意识去理解、创新。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画院院长 冷旭: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评委之一,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国家艺术基金的评选过程非常严谨、公正,而且绝对不可以代评。我们在评审的时候会认真观摩作品、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深入了解作品能否代表作者水平。通过这个展览,我看到当代的青年艺术家对传统的把握十分精准,对传统精髓的了解、运用及发展脉络了如指掌,而且他们从传统中吸收了很多有力、有益的创作技巧。
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 张锋: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讨论创新,其实就是在讨论继承,只有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有传承之上的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知道怎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无法辨别这个时代对苍生的影响。作为象征新生力量的青年艺术家们应该思考,为什么国家会投入大笔资金繁荣艺术事业,以及怎样能有更深刻的提升和向前迈进的突破。
沈阳书画院创研策展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马喆:
我看了此次展览后大受震撼,每一处细节都可以看到策划者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彩的呈现。这种艺术创作机制的引入与成果的呈现方式会引领和带动年轻的艺术家们沿着主流的方向、本土化的艺术语境和自己的思路去创作、发展。同时,“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呈现出青年艺术家的主流意识、个性经验、本土情怀和创新视域。
参展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 杨柳:
创新其实是我们画家的本职工作,无创造不艺术,学习传统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历史文化是需要积淀的,艺术创造也需要文化积淀作为支撑。爱因斯坦说事物的任何一次革命性突破都不是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累积和改变,而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改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真理,适用于解读艺术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