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荣与梦想》写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光荣与梦想》写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来源:文汇报2021-07-30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彦

  观众对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热情能持续多久?数据有迹可循。

  昨天是“上海出品”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开播的第67天,仍有新鲜的“自来水”持续汇入荐剧行列。抖音平台,昨天更新的记录了杨开慧手稿被发掘、毛泽东追忆革命伴侣的剧情剪辑,在半天之内播放量近百万。再往前追溯,该剧首轮在两大卫视和三大视频平台播出时,曾连续13天在中国视听大数据、CSM63城、CSM59城等各大榜单上蝉联卫视第一。其中,东方卫视CSM63城平均收视达2.168%。网络热度也居高不下,首轮播出阶段,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平台的电视剧实时热度始终第一,爱奇艺电视剧总榜始终第一,猫眼电视剧热度榜始终第一。待广东卫视开启1.5轮跟播后,40天时间内,该剧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4亿,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6.5亿,百度搜索量破1亿。

  《光荣与梦想》以现代化、时尚化、年轻态的表达再现宏大历史,引起观众共情共鸣。

  在每天都有新剧开播的背景下,用编年体手法再现宏大历史的《光荣与梦想》,凭什么在上线60多天后仍可以激荡二次传播的热情?专家学者和普通网友的评价里,“真实历史”被无数次提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的评价代表了共同心声:“这部作品以人写史、依技术现史、用历史感召人,通过正面写史,写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重大历史事件“联播”,让历史书“活”了起来

  《光荣与梦想》起笔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如何一步步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迎来改天换地的史诗巨变。叙事线跨度超过30年,从一大到国共合作,从北伐到“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八七”会议到南昌起义,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中国开启新纪元到抗美援朝战争……这期间波谲云诡,大事多、人物多,历史线索纷繁复杂,要以凝练的40集讲清故事,考验着创作者的史观与智慧。

  如观众所见,《光荣与梦想》为编年体叙事赋予了大写意的手法。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历史大河中,剧本选取的多是惊涛拍岸的激流交汇处、是奇崛动人的崇山险峰。引用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文娟的形容,该剧以重大历史事件的“联播”形式,实现了历史教科书的“活化”,让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从两条主线中读懂党史、军史。

  一条主线聚焦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剧集开篇不久,孙中山会见李大钊时问及国民党为何屡屡受挫,李大钊答:因为忽略了中国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工农。剧本以此开宗明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随剧情推进,在攻打武昌时,国民党军队畏首畏尾,是叶挺率领主要由共产党员组成的独立团一马当先,在强大信仰激励下抛头颅洒热血。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桩桩历史大事件有详有略地铺开,以史实阐明历史逻辑,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另一条主线落点在思想路线之争,通过描绘毛泽东的成长与奋斗,勾勒出毛泽东思想是如何形成并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既铺开了历史画卷,也构筑了精神主干,最终成就一部可视化的党史学习教材。

  创新艺术呈现,打开青年观众与主旋律的共鸣入口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归根到底是艺术作品。在饶曙光看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党史以及共产党人的初心信念、责任担当,要想引起更多观众更深层次的共情共鸣,就必须打通与年轻观众的勾连,让历史与当下观众对话,“这就要求创作者对历史进行真实还原的同时,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原则,给予作品现代化、时尚化、年轻态的表达”。

  作为创作于2020年、开播于2021年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体现出了电视剧视听手段与时代的同步更新。在重大战役、事件的展现上,剧作使用了堪比“电影级质感”的镜头。红军长征调用了宏观的鸟瞰镜头,湘江之战以水下摄影为观众带来了近距离、沉浸式的体验。

  不止于技术层面,在情感上,《光荣与梦想》的艺术观照同样值得一书。比如剧情始于三个时空的平行剪辑。1982年,杨开慧烈士故居修葺,泥瓦匠在砖缝里发现了一沓手稿,以此为线索,镜头依次探入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中南海、1919年的湖南街头。信物无声,精神永恒,剧作从落满历史尘埃的手稿入手,不是直接从历史宏大叙事进入,反映出一种平实的、具体的历史观,是带着情感与温度的回溯。比如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责令陈独秀承担责任,此时毛泽东要离开武汉回到长沙继续从事革命武装斗争,陈独秀在窗口凝望送别,青年毛泽东在楼下向着曾经的党的领导人深深鞠一躬,既有战友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坚决抵制错误路线坚定走向革命路线的决绝。一场戏没有一句台词,却意味深长。又比如,毛岸英从苏联归来,毛泽东用杨开慧送给自己的梳子为儿子梳头,往事浮现,父子当场相拥而泣……

  于不动声色中表现激流奔涌,在宏阔历史中捕捉细节,这样的美学手法,使得一个个历史中人,从教科书上的名字演变为有血有肉、可感可知的“这一个人”。而这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打开了青年观众对主旋律的共鸣入口,在润物无声中让人看见——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能干成别人干不成的事。(王彦)

  原标题:《光荣与梦想》正面写史 写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