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产动画电影缘何频出爆款

从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浪浪山”的勇敢出发,这些作品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构建起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叙事体系。

数智时代新大众文艺的人民性

真正将媒介带来的可能性转化为文化民主与文艺生产力,走向真正的人民性,需要遵从数智时代的文艺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暑期档重塑电影与观众的关系

暑期档最令人欣喜的就是电影和观众打破了双向困惑的状态:电影人看见了观众的真实需求;观众则重新发现了电影的魅力。

于细微处见真章——浅谈《南京照相馆》的现实主义精神

影片不搞“视觉轰炸”,镜头始终保持着距离,但每个细节都是对“历史的现实”的揭露。这是一种隐忍的力量,它没有传达仇恨,而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它告诉我们的恰如最后银幕上的那句话: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演唱会经济学”:全城全域沉浸式体验之旅

当热门演唱会深度撬动全城全域场景,为“热爱”奔赴的观众,打开了城市形象的最佳入口。五月天演唱会之后,今年还有周杰伦等多个热门演唱会将在上海举办。演唱会经济的延伸扩大,成为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侏罗纪世界:重生》: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固化,抑或傲慢

数字技术出现之前,电影依靠布景、实拍等物质性手段进行制作,始终保持着对现实与自然的敬畏。数字技术出现后,借助各种技术手段,电影已经可以脱离现实,凭想象生成内容,逐渐丧失了对现实与自然的谦恭。

变味的脱口秀综艺,不应失掉喜剧的本分

在演员阵容和节目内容日益固化的背景下,脱口秀综艺寄希望于新人注入新鲜血液,借助社交媒体拓展话题,并将女性议题深入挖掘至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从而改变了节目的内在气质。然而,作为娱乐而非思想类节目的脱口秀综艺,“出梗”和搞笑才是起码的本分。

谢伟锋:七夕话“巧智”,浪漫亦满怀

七夕,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缱绻,也有“一生一事一匠心”的精巧。我们呼吁年轻人重视七夕的“巧智”精神,正是对“何以中国”的一种文化追问,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让我们在体验浪漫时,也不忘打磨自己。

宋明炜:AI时代的科幻、诗歌与呼吸

目前还没有看到ChatGPT可以写成属于人工智能“启蒙”或“觉醒”时刻的《狂人日记》,挑战人类社会、伦理、知识型的既成模式。有关人工智能的种种担心和焦虑,最底层的威胁很可能并不是关于人工智能,而是人类如何在与人工智能的交际之中重塑自身。

中国儿童电影:爱与成长的颂歌

儿童电影,以儿童为主角,以儿童成长为聚焦点,以儿童和关注儿童成长的人群为预设观众。儿童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因而儿童电影的性质变得较为特殊。对“爱”与“美”的歌颂与呵护,对“健康成长”的关切,贯穿着儿童电影发展的始终。

新大众文艺呼唤现实关注与人文关怀

近几年来,网络小说、微短剧、电影创制等新大众文艺领域呈现出想象力消费热潮,且持续作用于新大众文艺的审美范式与创作方向——超现实想象逐渐遮蔽了现实生活,奇观设计日渐挤压深入人心的价值表达,这导致新大众文艺在现实关注与人文关怀维度的不足。

2025暑期档: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虽然暑期档佳作频出,但单部影片票房体量呈收缩态势。与往年相比,头部影片突破10亿元票房大关的难度增加。这一现象折射出全媒体时代电影产业面临的挑战。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兴娱乐形式抢占大量用户碎片时间,影院观影在娱乐消费选择中的占比下降。

美术馆应从地标、容器升级为文化芯片

民营美术馆当下的危机,对中国的美术馆(无论国有还是民营)建设敲响了警钟,迫使美术馆行业必须提升认知,弥补短板,调整功能与社会角色,实现时代嬗变。在文化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浪潮中,美术馆正面临着从物理空间到文化价值载体的深刻变革。

《脱缰者也》票房“脱缰”,曹保平的黑色幽默失灵了吗

喜剧外壳下,《脱缰者也》延续了曹保平导演一贯关于原生家庭的母题探讨,在尖锐的冲突中剖开家庭关系的肌理。家族恩怨、江湖争斗、人性贪欲交织在一起,情感浓度与黑色幽默交织,共同构成了一部兼具野性与张力、痛感与温度的类型突破之作。

脱口秀“人设”不越界笑料才稳当

多数时候,演员的“人设”与其自身的性格、经历的确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很多素材就是来自演员的真实生活。这使得相关作品包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生命体验,不仅是脱口秀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其市场价值、相关演员话题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饭封神》煮了一锅文化夹生饭

想象中的“美食之战”,竟被套入了一种东方武侠的故事模板。

《南京照相馆》:亮出历史真相的底片

表达不止于痛本身,而在于展示中国人在伤痛中不断积蓄的力量。

“老派”功夫片还奏效吗

成龙证明了自己“尚能饭”,功夫片的未来也在碰撞中愈发清晰。

《先声》:“技剧相融”的抗战叙事

情节和故事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技巧,是把技巧串起来的手段。

愿闻其声|老子-道德经

每一次朗读都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段情景交融的奇妙经历。

谱写山乡巨变的洞庭新曲

把人们的日常生计打拼融入社会生活的行进节奏,写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进程。

《丰碑》:抗战精神的日常接引

令人信服地证明,在现实题材的矿脉深处,早就涌动着比任何幻想都更震撼的生命力。

大家 more>
线下沙龙 more>
文艺评论专题 more>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26416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仅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主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